花蓮縣保護動物協會會員討論區 → 隱翅蟲
查看完整版本:隱翅蟲
2013/7/29 上午 12:47:59
全球發出警示!請再傳出去!

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她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

跟你的孩子、朋友講,萬一身上有這蟲,用嘴巴輕輕吹走就好。絕對不要用手打。






2013/7/29 上午 12:52:15
隱翅蟲的危害與防治

隱翅蟲是最常見小甲蟲,有毒隱翅蟲的典型種類是蟻型隱翅蟲;此蟲只有一公分長左右,頭、翅鞘及腹末呈黑色,其餘部份則呈橘紅色,乍看之下,宛如大螞蟻一般。

牠們生活草叢之間,也常見於稻叢基部;牠們不咬人,也不噬人,但每當除草,割稻期間,由於棲息場所遭破壞,會到處活動。入夜則飛至燈下,如住家無紗窗,此蟲便會登堂入室。

當人熟睡時,頸部及鼠鼷等處,便會覺得癢而伸手搔癢,在搔抓時往往會傷及此蟲,於是其體液內所含的隱翅蟲素會塗佈皮膚而引起潰瘍,亦可能引起過敏反應,造成帶狀水泡傷痕,患處會覺紅腫、灼痛。

在民間,原以為此種症狀係高腳蜘蛛「撒尿」所引起的,其實是此蟲為害所造成的。據稱,如果隱翅蟲糞進入人眼,便會引起結膜炎。

因此,如發現此蟲,應小心.勿使其體液沾及皮膚;同時應做紗門、紗窗,以減少此蟲因光誘而進入屋內之機會。

過如遭此蟲為害,應清洗傷口,拭乾之後在患部塗敷石碳酸氧化鋅軟膏,如症狀嚴重,則內服抗組織胺類藥劑,或注射消炎針劑。

一般,隱翅蟲引起之帶狀水泡症狀大約會持續一週左右才能痊癒,患者應忍勿躁,稍事休息。
2013/7/30 下午 04:32:06

據悉,隱翅蟲(rove beetle)是一種小型昆蟲,因翅膀藏匿於腹下不易察覺而得名,屬於鞘翅目隱翅蟲科,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是褐毒隱翅蟲,狀似白蟻,體長約0.5至1公分,寬約0.2公分,身體為橘黃色,頭、胸及尾部為鐵青色,腹部是黑黃色相間的環紋,故俗稱「青螞蟻」。

隱翅蟲的毒害並非螫咬所致,而是因為蟲體含有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Pederin),與肌膚接觸10至15秒就會感到劇烈灼痛,造成皮膚起泡及潰爛;如果牠停在皮膚上而你又不小心把牠打死,那就會造成毒液大量噴濺,形成皮膚紅腫潰爛,所以最好把牠吹走即可。

若不想被隱翅蟲「一親芳澤」,儘量不要到牠們喜歡棲息的水田、草地及樹林活動,若不得已則要穿上遮蔽性衣物或使用防蟲液;因為隱翅蟲有趨光性,晚上儘量關燈睡覺,同時使用蚊帳減少身體曝露。

Powered by 色廊多媒體電腦廣告企劃坊 ACCESS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5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