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保護動物協會動物新聞區 → 北市立動物園 3年死590隻動物
查看完整版本:北市立動物園 3年死590隻動物
2011/10/6 下午 12:06:14

更新日期:2011/10/03 00:01

台北市立動物園驚爆3年內有590隻動物死亡,平均死亡率6-8%,但真正老死的只有11隻,其他死因千奇百怪,有溺死、有噎死,議員痛批園方照顧動物不力,不過動物園解釋死亡率正常,很多動物的生命週期本來就比較短,不能用人類的標準看待。

即使下著雨,小朋友好奇看動物的熱情不減。不過大人聽到動物園3年死了快600隻動物,個個嚇傻了眼,不只動物死得多,就連死因也很離奇,有綠頭鴨被網子纏住溺死,還有小型貓頭鷹噎死。

不過,死亡率最高的是白腹刺蝟死了23隻、還有瀕臨絕種的絨鼠也16隻,總計3年來死亡總數高達590隻,平均一年死亡率6-8%,更讓人看不下去的是,動物園的老房客,住的空間不只狹小,企鵝館的鏡子還出現裂痕,危機四伏。

但是國外來的動物明星,日本丹頂鶴有恆溫噴霧設施;中國來的貓熊住在恆溫恆濕的豪華房舍,兩相比較還差真多。

動物園強調沒有私心,人員配置也足夠,3年死590隻動物,數量沒有異常,請外界不用大驚小怪。

2011/10/6 下午 12:09:31
動物園死亡紀事 園方指生命周期影響死亡率

更新日期:2011/10/03 04:21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調閱資料顯示,台北市立動物園過去三年來有五百九十隻動物死亡,質疑園方管理不力。園方昨天澄清,部分動物因生命周期短,導致死亡率提高,九名獸醫師編制在動物園界已達中上水準。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質疑,從二○○八年至二○一○年間,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死亡數字可觀,三年間分別死了兩百廿七隻、一百八十五隻、一百七十八隻,其中白腹刺蝟死亡率最高,三年來已死廿三隻。動物園內有四百零六種野生動物、總數約兩千七百零六隻,動物園每年動物死亡率達六%至八%。

他也批評,園內只有九名合格獸醫師,平均每人要負擔三百隻動物的健康,且這些人員並非專職,還要負責行政職務,要如何照顧好動物。

動物園長金仕謙解釋,各種動物的壽命不同,如死亡率最高的白腹刺蝟,生命周期就只能活三至五年,而大象壽命最長可達六十年,以動物園四百多個物種,一般羚羊類與食肉目動物接近廿歲,難與人類七、八十歲的觀點來進行比較。

他也指出,近幾年園內動物死亡率每年維持在六%至八%,出生率平均五%至六%,長期來看死亡率是逐步下降;由於各國動物園的計算基準、種類及管理模式都不盡相同,難以相互比較,但應在合理範圍內。

九名獸醫師是否足以照顧數千隻動物?金仕謙說,動物的日常照養由保育員(動物保母)負責,當動物出現異狀時才會請獸醫師診療,照養動物主要是由八十九位保育員擔任第一線工作,九名獸醫師編制在動物園界已達中上水準。

2011/10/6 下午 12:14:14
園方:9獸醫80管理員 足夠

更新日期:2011/10/02 10:25

記者陳瑄喻/台北報導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指台北市立動物園是全台最具規模的動物園,竟只有九人領有獸醫執照,扣除行政人員後,只剩四位專職獸醫,顯見能照護的動物有限,導致動物園裡的動物死亡率偏高。

不過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九名領有獸醫執照的人員都得照顧動物,就算是園長也不例外。動物園發言人趙明杰表示,比起國外動物園的規模,北市立動物園的獸醫人數,已屬於中上等級。

趙明杰指出,影響動物存活率的關鍵,是每天照顧動物的動物管理員,他們負責餵食、清掃及巡查動物狀況等,若發現動物有生病的狀況,才會通報獸醫,園內有八十名專職的動物管理員,人數絕對足夠。

趙明杰說,動物若是生病,不可能大規模的同時間一起生病,加上園方一直與台大獸醫系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若真有人手忙不過來的情況,也會商請台大獸醫系的人員幫忙。

趙明杰表示,議員提出死亡數最多的白腹刺蝟,會在三年內死亡廿三隻,主要是因白腹刺蝟的生命周期只有三年。

死亡數第二名的絨鼠生命周期也只有十年,園方自認在照護上盡心盡力,議員可能有所誤會。

對意外死亡的動物,像噎死的角鴞、溺死的綠頭鴨,趙明杰強調,角鴞的照顧方式都是擺放飼料,不可能強制餵食,只能推測角鴞在進食時,不小心噎死了。

2011/10/6 下午 12:18:21
拒唱動物輓歌 動物園一樣需要監督

更生日報 2011.10.06

動物園給一般民眾的印象,總是充滿歡樂與童趣的地方,它也是許多民眾兒時成長記憶裡頂溫馨的一頁。世界各地的動物園莫不以「保育」及「教育」為號召,希望藉由動物園,拉近人們對其他物種的生態與生活的瞭解,並進而利用人工的環境與飼育方式,來綿延或許在大自然中即將要滅絕的物種。

然而,隱藏在「保育」及「教育」這兩面神聖且不可侵犯的招牌背後,是不是存在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事實與悲劇?以及,究竟在人道對待與人工飼育間的拿捏是否得宜?是否由人本的角度認為是「愛」的出發,卻不幸成為動物生命與幸福的終結?這些疑惑,在過去很少被民眾與媒體關注到,而民意監督團體與立法機構也甚少觸及到這些非屬「人類福祉」相關的議題。久而久之,動物園成了雖有崇高目標,也坐享龐大資源,卻鮮少受到檢驗與監督的一處暗角。

如今,總算有人注意到了動物園。根據台北市某議員的查證,全台首屈一指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在過去三年內居然死了將近六百隻的動物。雖然台北市動物園針對此質疑提出其官方的說法,甚至堅稱以全園超過兩千五百餘隻動物的規模,這樣的死亡率尚屬正常範圍。但是,究竟真相與事實如何,恐怕還需進一步小心求證,絕對不能輕信所謂的官方說法,以免讓更多的動物淪為人為管理不當的犧牲品。

姑不論園方所稱的「百分之六的死亡率並不算高」這件事是否屬實,光是檢視此次議員所公布的各種動物園內的動物死因,就不能不令人擔心。近六百隻的死亡動物案例裡,屬於自然老化死亡的只有十一隻。換句話說,這樣的數字不僅偏低,只佔死亡動物的百分之二不到,更彰顯出動物園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讓動物安享餘年與壽終正寢的保育與保護場。除了自然老化死亡,其他超過百分之九十八的動物死因更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包括有噎死、溺死,以及無數的動物因為「死因不明」而殞命。

事實上,在近代人類自發性的動物保護浪潮裡,很多的動物保護與動物權利的主張,都不贊成以人為的方式實行對動物禁錮式的動物園,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將動物限制行動與圈養的動物園,雖美其名為增加人類對其他物種的瞭解,並進而保護與保育這些動物,但充其量只是「換個名目」讓人類控制其他生物。更何況這種將動物抽離其原棲地,並奢望加以觀察與研究的科學研究,根本違反了研究倫理,也無法真正探討到動物在其原棲地的習性與行為,也因此整個動物園的運作,除了滿足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好奇心與征服慾望外,完全無法達到其原先的教育與保育價值。

如同許多動物福利主張學者與人士所指出的,把動物移棲於非自然或其他受爭議條件的人類環境,例如狹小的鐵籠或全然不同的氣候裡,確實會看到一些典型的異常行為模式,例如獅子的來回踱步、猩猩的拔毛自殘等,都代表著動物在不適當的環境裡所感受到的痛苦。我們雖不能舉證此次民意代表所提的台北市動物園疑似高死亡率事件,是否隱藏有值得立即關注與矯正的重大瑕疵,但是絕對相信動物園也是一個需要監督的機構,避免更多無辜的動物,因為人類的貪婪與輕率而被犧牲掉了。
Powered by 色廊多媒體電腦廣告企劃坊 ACCESS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