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保護動物協會我見我聞分享區 → 我們若是真正在學佛:
查看完整版本:我們若是真正在學佛:
2013/10/15 上午 04:02:58
我們若是真正在學佛:

愈 是 學 佛,一 定 愈 來 愈 單 純;

愈 是 學 佛,一 定 愈 來 愈 謙 卑;

愈 是 學 佛,一 定 愈 來 愈 慚 愧。

謙卑到了最後,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慚愧到了最後,好事完全向別人,過錯總是向自己。



真正的佛教徒是什麼?

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個人,一個善良的人,
懂得利用佛法調柔、降伏自心,消除傲慢、

貪嗔心等煩惱,成為家庭中、社會上最好的那個人。



外 表 的 美 是 一 時 的,

內 在 的 美 是 恆 久 的。
2013/10/30 上午 06:34:04
倘若修學佛法真的讓日常生活中的煩惱減少,

這表示自己在修心上已有所成;

如果煩惱並無減少,就表示我們並未如法修持。

如果心修持得很好,我們將因而獲得很大的受用,


因為每種修持都會帶來非常大的利益,使我們更加輕鬆自在。

—— 海濤法師《如何學習智慧》




2013/11/2 上午 06:29:20
這是聖嚴法師的法語
相信很多從事狗事貓事的朋友
對這段話一定很有感觸
我個人是覺得很受用∼跟大家分享!

我每次看到這些智慧法語,就很慚愧!⋯⋯

累世積累的惡根,總會把我拉離正途
還好正性的法語,適時再把我拉回來

我越來越覺得:
是動物們給我們修行的機會
也許他們是菩薩化身示現
用他們的受的苦、悲
用他們體現的忠、愛
救贖我們已經或是即將沈淪的人性

我們常說:要去救狗、救貓
但其實,是他們在救我們、渡化我們
這樣講也許很矯情,但我真的認為
接觸狗貓事之餘,同時也有機會可以精進自己的人生
從狗貓身上,觀詳出自己的缺點甚至是邪惡 by Boogier Chen

聖嚴法師--

我一向不作期望,只是努力。我們運用現有的資源,站在現在的位子,


朝著已經在走的方向,繼續往前走。然後以我們自己的人力、物力、

條件和情況而調整自己的腳步。因為有這樣的態度,所以心理上沒有壓力,只是努力。

2013/11/3 下午 07:10:27
學佛的人心地要清淨,
平常處世,對人、對事、對物都應隨緣。

隨緣是什麼都好,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隨緣而不攀緣。
什麼都能隨順,就不會有對立、有摩擦,於隨緣中斷惡修善。

—— 海濤法師《煩惱即是菩提》


2013/11/4 上午 01:10:48
何謂修行

很多人以為吃素念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做修行。其實,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

所以,上述如誦經拜懺、吃素禮佛,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因此,它也是修行方法之一,但不是修行的目的,這要弄清楚才行。至於修神通,佛教主張因緣果報,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而有現前的受報,未來的出路,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

很多人梵唄唱得很好,誦經持咒都很熟練,這樣固然很好,但這只是修行的入門功夫。所謂:「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知道方法、熟悉方法,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之間,還是跟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那表示吃素誦經只做了表面功夫,對於修正自己的習氣、行為和觀念都沒有絲毫的益處。

我們要轉變行為和觀念,就是把貪、嗔、癡、慢、疑這些毛病改正過來。 與人相處的時候,除了要用慈悲心,包容、寬恕別人的錯誤;同時,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成果奉獻給眾人,隨時隨地能運用理性和智慧,解決各種煩惱。

所以,一個修行深厚的人,非但對自己有利益,他的行為舉止也一定能嘉惠他人。所以,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


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那麼,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泰然處之;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身心安樂,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開發內在智慧,得到身心安樂。


真正的快樂不是你擁有的多,而是你計較的少。

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解脫,希望活得快樂,
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念時念心,

觀時觀心,這就是修行。
2013/11/30 上午 12:20:47
佛曰:

「世間一切事物,皆有緣而來,該去的就隨風而去吧!」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間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能強求的,

切順其自然,凡事隨緣,就會少了很多的煩惱,

反而還會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驚喜。

]所以,做自己該做的事,若自己已經盡力了,剩下的一切隨緣,凡事順其自然。

凡事不要太強求 得失心不要太重 花開花謝 緣起緣滅

活在當下 珍惜擁有 一切隨緣 自在快樂

什麼是最大的痛苦?有人說是飢餓,有人說是情愛,其實真正的煩惱痛苦是慾望,

我們對於錢財、美色、飲食的慾望,對於權力、名位的慾望,凡是與我有關係的都希望擁有。

因此慾望叢生,當這些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就生起了煩惱。

(修好這顆心)

一個人可以沒有金錢,可以沒有名利,可以沒有愛情,可以沒有親人和朋友,

但是不能沒有希望!希望從何而來?坦然面對人生中的無常,多關注人生中的一二得意之事。

有些事,問的清楚便是無趣,連佛都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所以有時候,難得糊塗才是上道。

學會沉澱。身在紅塵中翻滾,心哪能沒有沉浮。樁為了的心願,一段擱淺的感情,一個失散已久的音容……人生,

輸贏贏,或得或失,每一寸光陰都承載著悲喜。

學會沉澱,沉澱閱歷形成智慧,沉澱情感豐滿心靈,沉澱心情換取寧靜。

沉澱,不是消沉,是用一顆淡然的心審視浮躁,是在寧靜中找到屬於自己悠然的位置。
2013/11/30 上午 01:18:49
何謂心結,心結在何種情況下會產生









人跟人之間的心結就是溝通不清楚
誤解對方意思










要化解彼此心結就是2

個當事者當面講清楚
說明白










平心靜氣 對事不對人
重點是雙方都要有解決的誠意










而心結的產生往往是無心所造成









所謂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




 





所以古人才會敎我們謹言慎行









沉默是金
言多必失










人活在世上要說什麼都能放的下那是不可能的啦!











即使修的再高深...

再看破紅塵...

還是無法逃過心結...











這就是人....

七情六慾...

愛恨情仇...

誰都過不了....











但是...

這一生心中千千結....

有何妨呢?











以前常有一句話是這樣說---

解鈴還需繫鈴人










也就是...

這個鈴是誰綁上....

還是要那個人解下....















「瞋恚」兩字經常連在一起,但佛陀分開解釋:「瞋」是馬上發脾氣,表現於外;「恚」是自己生悶氣,對人事不順眼、不高興,就放在心裡鑽牛角尖,以致產生心理病態。





有的人容易發脾氣,但發過了就算了;而「恚」就不同了,氣悶在心裡,比「瞋」還痛苦,往往事過境遷之後,卻愈想愈不甘心,內心便蘊釀了種種惡業


所以,要時時調伏我們的心,凡事都看淡一點,有什麼事過了就要想開,不要累積在心裡,打了結,要再解開就很麻煩。一旦成了心結,誰能幫我們解呢?唯有自己多了解真理,看清人情世事,才有辦法,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瞋恚」讓人生道路走得很坎坷,也是人們最容易犯的錯,我們不得不謹慎小心!









有些心結 我想是永遠無法打開了吧 該問清楚 還是 就當作誤會一場?

其實很可惜的 原本難得的 現在 只剩下相對眼時那尷尬的氛圍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真的很奇妙 需要很多時間去經營才能成為互相真心關心的人 可是 那麼的難能可貴卻是如此脆弱...









Powered by 色廊多媒體電腦廣告企劃坊 ACCESS © 1998-2024
Processed in 3.63 second(s)